top of page
photo5

回趣菁寮─無米樂時光機文化旅行

 

【補助單位】教育部

【指導單位】台南數位機會中心輔導團隊

【主辦單位】後壁數位機會中心

【協辦單位】菁寮國民小學

                無米樂社區~菁寮社規師導覽文史工作室

 

    「菁寮庄」繁榮景象不再,但百年景物猶存,陪伴它的只剩老年人的生活智慧、文化記憶和傳統老技術。村民們為守護在地文化資產,無求回報一步一步建立菁寮聚落的「人」、「文」、「產」、「景」資源,為故鄉勾畫出美麗家園。透過這些堅持與努力,復甦了菁寮農村嫁妝文化產業,提升在地傳統文化、呈現農村生活。在這數位時代的您是否想穿越時空來品嘗所謂的古早心?又或者心中仍咀嚼著古早味的您卻找不到時光機呢?快搭上這班「無米樂時光機」吧!

    藉由菁寮社區的阿公阿嬤們帶領我們一起回味台灣的歷程,「無米樂時光機文化旅行志工」摯地邀請對農村生活、傳統工藝有興趣,樂與人群互動的您一起參與,留下最難忘的古早味!!

 

活動地點

臺南市後壁區菁寮里無米樂社區

 

活動日期

103年7月12日(六)

 

活動對象

1.對於社區推廣、平面設計,及文化資產數位化有興趣之社區民眾

2.具備文字、攝影,及電腦繪圖專長的志工夥伴。

 

活動費用

 

志工服務內容

1.教導社區志工撰寫文案與攝影

2.協助修改文案內容(約20則,每則150~200字)

 

活動流程

0830菁寮DOC集合-0900旅遊景點文案與攝影課程-1200農村簡餐割稻仔飯-1300走訪時光老街、參訪菁寮-1530課堂成果驗收-1700返回時光

 

活動照片

學員成果

video5
achievement5

【崑濱伯的豐昌商店】作者/鄭任捷、阮羿璇、王亞芳 

 

崑濱伯是無米樂的主角之一,到他的店裡你必定能感受到他待人的熱情。目前崑濱伯已經八十六的高齡但是他還是秉持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每日還是持續在稻田裡種稻,他的米榮獲冠軍米的殊榮。在每年收割及插秧時都會燒香拜拜感謝天地的庇佑。而且他也是個風趣的人,常常在太太面前開玩笑要找小

三或者告訴他要拍照寫介紹時,他會說:隨便亂寫也沒關係啦!這印證了他所說的無米有米都要快樂! 

【金德興藥舖】作者/鄭任捷、阮羿璇、王亞芳 

金德興藥舖原本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於 1910 年從嘉義縣鹿草拆遷移至菁寮老街現址。擁有兩百五十歷史的三開間閣樓式建築,在清代算是非常少有的建築,裡頭擺設古色古香,整棟建築雕欄畫棟,有著不同風味,裡頭壁畫有火車、汽船等西化的東西是非常稀罕的。此屋主阮齊先生及他的父親阮謙先生都是中醫師,因

此屋內擺放著許多相關中藥用具、藥櫃,是現今所少見的,來到無米樂絕對重點必遊景點!

【菁寮嫁妝老街】作者/劉月琴、魏婧孜、陳秋月 

菁寮老街起發源於清朝時代,當年繁華時期,老街榮景是應有盡有的生活物品,尤其是嫁娶物品。喜餅店、家俱店、床組店、厨具用品琳瑯滿目,各取須求,古物尤存,古色古香的街景。當今依在只別於繁華不在。老街中現有金德奧漢藥鋪,米師傅、甘仔店、荷蘭老古井、茄芷阿嬤、棉被店、老茶室、依舊傳承古代文化。 菁寮老街曾經是台南市最繁華的聚落,濃濃的古早味,回想 50 年代台灣農村嫁娶物品依然猶存,走到老街回億從前,回味無窮。 

【幸福花園】作者/李育陞、莊子沅

來到以臺灣傳統農作聞名的後壁區菁寮社區,露天的幸福花園不僅種植有各色花草,在草地上還陳列有石車,可以讓人想像昔日農村生活裡,農家使用牛隻拖拉石車,用來將甘蔗碾汁以製成黑糖的情景。 

 

米作為主的農村社會講求團結合作,每每到了割稻季節,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農家收割;這時農家會請妻女張羅平日捨不得吃的豐盛菜色,在工作結束後宴請大家用餐作為回報,這就是割稻飯。割稻飯不僅是一個專有名詞,更是臺灣傳統農村文化的象徵。今日我們不需幫忙割稻就能在此吃到割稻飯,與家人、好友共同分享傳統農村人情味。 

 

藍染是菁寮一帶著名的傳統工藝。藍色的台語發音是青色,以前此區住民以善於製作藍染聞名,成為菁寮地名的由來。現在藍染盛況不再,但在幸福花園仍可以透過工作坊的報名、參與,製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染布作品,體驗菁寮傳統染布的工藝面貌。 

【菁寮黃家古厝】作者/周錦英、張玉惠

後壁黃家古厝建立於西元 1928 年,是一座融合傳統建築與西洋巴洛克式的古屋,一般稱「西洋樓仔」,是當時的豪宅。 

 

 起造人為黃爐、黃水順兄弟,古屋兩側間的廳堂以對稱八角式凸出,綠色窗櫺搭配,於正面的山形牆標著黃氏堂號「紫雲」,山頭下標有「荔園衍派」,背面則標著「江夏」堂號前後相呼應。

 

 昔日也曾有「庭院深深」來借鏡拍攝此古厝之豪華,但由於遊客的破壞,如今已經不開放觀,遊客只能從圍牆外觀看。 

【茄芷阿嬤】作者/王淑玲、黃秀緞

後廍( 茄芷)於日據時代曾是家家戶戶家庭主婦副業,(茄芷) 因而暢銷到全台灣。(茄芷)不僅是媽媽上街的購物袋,學生上學的書包亦是阿公收成農作物的工作袋。 (茄芷)是日本發音,昔日不僅是士,農,工,商的必需用品,現今隨著時代的演進,(茄芷)由傳統手工藝品進入現代傳承與發展的工藝品,更伴隨著社區發展(茄芷)更加更新也前往後續的於手工藝品承載使命拌演進而應用於現今文化與社會科技結合發展。 

終言之,此刻咱們正享受著阿嬤的時代辛勤與現今年代的新鮮,心酸與心靈交會。 

【老茶室】 作者/陳衢平、許漢松、許碩君

 菁寮是清末明初、日治時代、光復初期熱若繁榮的村莊,當時地處諸羅與月津港的中間點,是貨物與商人往來歇腳之處,不難想見當時白天熱鬧繁榮;夜生活喧囂擾嚷的情景。 

 

 菁寮地處中南部的交通要道,人聲鼎沸,各式各樣的店家林立,其中也不乏娛樂事業,菁寮最熱鬧繁榮之時,戲院、酒店、茶室各有三間,小小一個交通要道有高達九間的娛樂事業,商業貿易的熱絡可見一斑。 

 

 目前留存的老茶室當時外觀是磚木竹混合造的紅瓦厝,係由女子經營之陪喝茶的地方,也是當時的往來商旅或當地富賈喝茶談生意、交換情報、聊八卦的場所。 

 

 老茶室目前已歇業,在中央的「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與再生計畫」推動下,修復目前外觀的磚牆與屋瓦,右方設有一組庭園桌椅,可供當地居民泡茶聊是非,體會當年的風流榮景,並在茶室內設置不少早期生活器物,讓民眾可以回憶以前農業社會的樸實溫暖。 

 

 值得一觀的是老茶室對面的「尋尪巷」,當時有些商人髮妻未免街頭巷尾閒言閒語,從茶室對面的小巷子偷看丈夫是否在內,或是丈夫為躲避妻子追緝從尋尪巷偷偷摸摸的返家。

【老古井】作者/賴勤本、郭麗琴、葉家春

【無米樂服務中心】作者/蔡易宏

古井為農村代表性的印象、也是當地居民靠此天然的水質的生活。不管是煮飯,清洗衣物或飲用水都靠它。更是村婦們的聯誼傳播訊息的重要場所。水井水源終年不枯竭,又是夏天免費的水冰箱。拿來泡茶又有一番風味,可謂是無米樂旳居民的泉源。

 

無米樂社區的老古井已超過四百年歷史,因為是荷蘭人建立的,所以稱為荷蘭井,又稱紅毛井。至今不但源源不絕,水質更是清澈甘甜,用來泡茶別有一番滋味! 

 

古井是老農村的特色,對都市來說既神秘又陌生,於現代生活中異常珍貴。端午節午時利用老古井汲取的井水,經過多年保存也不會受到污染,女性用來洗澡、洗臉有特別的功效。 

荷蘭井的保存為人所津津樂道,可說是無米樂社區民眾心靈的清泉! 

身為一個道地的台南人,第一次來到台南後壁社區的印象是比想像中有人情味且繁榮,而無米樂服務中心剛好是所有景點的中心,仔細關查門口竟然是廟宇建築,可見在過往的年代裡,他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在這裡絕對是最佳的休息地點,難怪被選為服務中心,讚啦!

bottom of page